• 智博1919





  • EN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 数字化赋能“智能建造”产业 新职业打开就业新空间
    数字化赋能“智能建造”产业 新职业打开就业新空间
    • 来源 :人民网
    • 2022-07-08
    • 分享至:

    “现在工地年轻人越来越少了,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行业 ,比如互联网行业等 。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 ,现在工地上也有新职业了。”1997年出生的刘志炎已与工地“打交道”两年多,选择留在建筑行业的他 ,则是被这个行业的新变化所吸引 。


      “选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时候 ,没想过这几年行业变化那么大 。”刘志炎毕业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,由于专业的原因,毕业后他主动选择了加入博智林机器人公司,成为一名产业技师,主要负责机器人的测试及培训一线建筑工人使用机器人 。


      智能建造行业的悄然兴起,揭开了中国新兴职业的冰山一角 。“我是学建筑工程技术的 ,希望可以学以致用 ,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。”就这样 ,怀揣着梦想的刘志炎开始了在公司智能建造产业一线的实践及工作 。


      建筑领域的技术革新催生出新职业 ,也同时孕育着新机会 ,刘志炎对此更是深有体会。“原来由人完成的部分危险 、繁重的工作已交给机器人这个‘智能工友’。”他告诉记者,通过掌中的平板电脑,他就能指挥地面整平机器人 、地面抹平机器人、地库抹光机器人有序作业。


      “这就是智能建造产业技师的工作方式 ,智博1919除了要掌握传统建筑作业的基本技能以外 ,对于新的智能建造技术如机器人操控、维保、现场协调管理 、传统施工边角处理等都要熟悉。”刘志炎解释道。


      “2020年我就开始围绕地面整平机器人、地库抹光机器人、地面抹平机器人等机器人应用测试开展工作 ,从2021年7月至今 ,我主要针对混凝土天花打磨机器人、内墙面打磨机器人、螺杆洞封堵机器人开展测试及应用推广 。”刘志炎说 。


      “我跟长辈聊起(建筑行业智能化)的时候 ,他们觉得很神奇。我把视频发给他们看 ,他们很惊讶 ,原来造房子也可以很简单。”刘志炎还介绍,前两年工地的智能化更多是单机作业 ,如今已逐步实现多机协作的模式。


      据了解,为了让机器人像人工一样协调有序,博智林自主研发了一套完备的管理系统,包含BIM系统 、FMS系统、WMS系统,并且打通了三个系统的界限,让它们互相协作 ,实现了装修阶段建筑场景下多机器人协同的解决方案 。


      刘志炎介绍,近期他与同事在系统的协助下,不断测试寻找混凝土产品线的“最优解” ,让多台机器人的作业时间既不会出现“打架”,也无需经历漫长的空窗等待 ,达到更高的施工效率。“反复调试了大约两个月。”刘志炎感受到了其中的成就感 。


      为了让更多从业者熟悉智能建造,加入行业发展的推动大军,刘志炎告诉记者,公司正在培养自己的核心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团队,针对不同施工工序,孵化培养掌握娴熟技能的产业技师,并逐渐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培训之路 。


      去年7月开始,刘志炎开始了他的讲师之行。在他看来,这也是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学以致用的魅力所在。他说:“智博1919在学校里就是学的对口专业,随着建筑机器人与传统建筑工地工序的深入融合,不但自己接触到行业新技术、新发展,还能清晰地教给别人 ,让别人也能理解、能学会,这样的经验对于我而言,非常难得。”


      根据公司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培养体系 ,刘志炎等讲师需要面向4类学员:传统工人、应届毕业生、跨行业新人,以及客户施工方。他还提到,这套技术培训通常在一周内完成 ,“具体操作系统并不难,比聊天软件的功能更容易上手。”


      目前 ,由博智林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已在佛山顺德、惠州大陂、汕头金平、江门棠下等建造项目中使用。在这里,和刘志炎有着相似想法的多位年轻人被智能建造的“新”吸引而来 ,共同加入一场建筑行业智能化的转型改革中。


      成为一名智能建造产业技师,对于刘志炎来说不仅是一个专业对口的职业选择,让自己能够学以致用,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科技与智能带来的巨大变化,而这种变化是能让很多行业人员受益的:“我希望能培训到更多人,通过自己开发的学习课程 ,结合工地的实际情况做出更科学丰富的内容 ,好好讲课,总有人因你而改变。”


      类似刘志炎这样的智能建造产业技师,既是一项新兴的职业身份,更是“产教深度融合,校企精准共育”、以生态链闭环高级定制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,“一切以就业为导向。”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兼智能建造工程系主任王斌表示 。


      2021年6月,人社部发布《“技能中国行动”实施方案》,强调技能是强国之基、立业之本。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、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。


      从刘志炎身上也能看到 ,与“80后”“90后”相比,“95后”“00后”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更为新潮 ,他们不再执着于“铁饭碗” ,而是对于新兴职业更加青睐,大胆拥抱新职业。


      当下,新兴职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“蓄水池”之一。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,这些智能建造产业技师同样处于重要位置,“从过去融入未来”的接力棒 ,将由这些与智能建造一同成长的年轻人传向未来。





  • XML地图